出海下半场,人才如何助力医疗器械企业“乘风破浪”?
在出海 “ 抢订单 ” 的浪潮下,医疗器械是一个相对低调的分流。
由于集采政策冲击了部分企业的利润,尽管企业面临着人才、技术、合规风险、品牌等多方面的不确定性,对于中国领先的医疗器械企业来说,海外掘金的空间依旧十分广阔。
无论是技术和资本积累,还是投资者对增长的需求,抑或企业对更广阔海外市场的追求,都促使更多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积极主动地走上国际化舞台,以实现长足发展。
近期,瀚纳仕Hays 生命科学团队在上海举办了一场围绕 “ 初创医疗器械公司的临床试验及出海策略 ” 的圆桌论坛,邀请到康沣生物的首席医学官瞿纪洪、君岳医药科技总经理袁千惠分别针对医疗器械出海和临床试验,展开了精彩务实的深入探讨,为变局下企业出海集思广益,把舵护航。
核心洞察一:出海虽好,并非一蹴而就
集采带量的政策以及国内企业在各个细分赛道上的 “ 内卷 ”,使得出海成为众多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开启第二增长曲线的破局之法。
出海对于国内初创医疗器械公司有诸多益处,比如获得海外创新技术、提升品牌和国内竞争力、规避风险等。但要慎重决定企业的出海战略规划,并要对出海的途径、目标市场、关键步骤有深入的了解。
同时,瞿纪洪还在会上分享了成功出海的六大必备因素
- 临床所需技术
- 人才资源储备
- 海外专利覆盖
- 资金资源储备
- 商业化渠道
- 全球化管理
核心洞察二:”中国+“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策略
尽管目前国内在医疗器械高值耗材上出海难度大,但未来市场潜力巨大。而高值耗材的使用主要由临床医生决定,这意味着临床试验与临床数据对于高值耗材的研发有决定性作用。
而对于想将产品销往海外的中国创新企业,以及计划将产品推向中国市场的海外企业来说,在各国的产品注册申请流程及临床试验实施标准问题上打破 “ 信息壁垒 ” 是走向出海之路不得不击碎的一块顽石。
有鉴于此,采用 “ 中国+ ” 的策略,对于企业而言,将是一个重要的注册和临床试验途径。
企业通过 “ 中国+ ” 的策略,将能节约产品研发时间、节省临床试验费用、加深对海内外不同临床研发理解、培养国际化开发经验和人才,并且更有效贴近当地市场,这对于目前国内医疗器械企业而言十分重要。
核心洞察三:出海是未来,人才是基石
无论是医疗器械出海,还是中国特色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,相对于消费品、智能手机等行业,技术壁垒与合规风险高、职业发展周期长的医疗器械行业,其出海逻辑似乎没有那么 “ 性感 ”。
众多出海雇主在布局出海的同时,希望找到能快速胜任的销售、研发与管理人才。但针对不同规模体量、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才,匹配的人才画像各有不同。